以色列在短短72小时里轰炸了6个国家,其狂妄程度世所罕见。究其原因,还是因为背后有美国的支持。假如有一天美国不支持以色列了,将会发生什么? 根据现有协议,美国每年固定向以色列提供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,占以色列国防预算的15%-20%,并一直持续到2028年。 这些资金不仅用于采购F-35战机、"铁穹"防御系统等先进装备,更维系着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技术代差优势。 一旦断供,以色列将被迫在短期内调整国防开支结构。按照乘数效应,以色列的缺口就不是38亿美元,而是120亿美元。 这笔钱占到以色列一年财政收入的10%,如果没有这笔钱,以色列就不得不压缩现役部队规模或延缓新型武器研发。
美国第五舰队在波斯湾的存在客观上牵制了伊朗对以色列的威胁。2023年加沙冲突中,以色列依靠美国提供的精确制导弹药实施针对性打击,若失去这类补给,未来冲突中平民伤亡可能上升,进一步激化国际舆论压力。 更严峻的是,核威慑平衡可能被打破,因为以色列长期奉行"模糊政策"的核能力,其可信度部分源于美国的安全承诺。 事实上,自2023年10月以来,美国在一年内就向以色列提供了179亿美元的军事援助。没有美国的军事援助,以色列的军事实力至少要打个六到七折。
到目前为止,美国在安理会一共投过89次否决票,其中53次是为以色列投的。如果失去了这个“外交防火墙”,以色列将面临战争罪调查、贸易限制,甚至是和朝鲜一样的全方位制裁。 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占出口的54%,其中半数以上企业与美国有深度合作。 英特尔在海法的研发中心、特斯拉在特拉维夫的自动驾驶团队等投资项目,其持续性将受美以关系波动影响。 更直接的是谢克尔汇率问题。历史上每当美国对以政策出现摇摆,谢克尔立即贬值。
2022年美联储加息周期中,以色列央行就依靠与美国货币互换协议稳定外汇市场,失去这种后盾可能导致资本外逃加剧。 目前以色列700万人口中,有10%的人持有双重国籍,主要是美以护照。当以色列要遭到国际社会清算时,这些人肯定会逃往美国。 另外正统派哈瑞迪人占到总人口的13%,而且还在以每年接近6%的速度增长。这些人不服兵役,不工作不交税,已经导致以色列严重的社会撕裂。 一旦美国放弃以色列,强制征兵将会引发激烈冲突。另外,占人口21%的阿裔的身份认同问题也将浮出水面。
不用外面的人来打,以色列内部就会先乱成一锅粥。 也有人认为,以色列这个国家极具韧性。1973年赎罪日战争期间,当美国延迟军援时,以色列通过"镍草行动"自行从欧洲获取武器。 以色列今天的国防工业已具备相当自主能力:拉斐尔公司开发的"铁束"激光防御系统、IAI公司的"苍鹭"无人机等装备都不依赖美国技术。 在网络安全领域,以色列初创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,这种创新能力可能成为新支柱。所以就算离开了美国的支持,以色列一样能活得很好。 但从长远来看,失去美国支持的以色列或将被迫重新定义国家属性:是继续保持的排他性,还是转向更包容的模式?
这个问题现在不会有答案,或者说答案取决于它的实力。在失去了超级大国的庇护时,能否找到新的生存之道。 前摩萨德局长埃夫拉伊姆·哈勒维在巴以秘密谈判破裂后说:"以色列的终极安全不在于F-35的数量,而在于与邻国共处的智慧。" 但是他的警告没起什么作用,因为2025年以色列军费创历史新高民间资本,但安全指数却跌至第145位。 这还是在有美国支持的前提下。如果失去了美国的支持,以色列这个国家大概率将不复存在。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